经过西周幽、厉时代的大混乱,这期间直到老子、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公元前550年左右),在这三百多年时间里,周国以及所有的诸侯邦国的人民没有得到很好的休养生息,也没有真正地得到安居乐业,一直生活在战乱中。这一时期,即可称为第一次文化断层时期。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比春秋时更为激烈和频繁,规模也更大。到公元前222年,秦攻辽东,灭齐,中国统一,这期间又是两百多年,孔孟思想虽没有灭迹,但也少有人传承了。尤其是秦始皇焚书坑儒,对这些思想的传承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这便是第二次文化断层。 到宋朝,公元后1150年左右,朱熹拜程颐的弟子李侗为师,发现了儒、道、佛之学的破绽,于是专心儒学,继承二程,又独立发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后人称为程朱理学。他在董仲舒阴阳五行理论的基础上,糅释、道入儒,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是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更趋完备。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把朱学巩固起来,作为在上层建筑领域实行政治文化专制的理论依据,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它强化了三纲五常,对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尤其是对孔孟思想起了变异的作用,这便是第三次文化断层。 1919年的五四运动,乃是反对封建文化的新文化运动,一方面是企盼与要求自由、理性、法治与民主的实现与发展,另一方面则是全盘性反传统的兴起与泛滥。直到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立四新,有全盘西化的思想在蠢蠢欲动。直到现在,仍有不少人斥儒学为封建糟粕,以为只有科学才能强国、才能救国。这便是第四次文化断层。 文化断层标志着人类社会公理解释系统的崩溃,于是人每一个地球生物,就只会用对神灵(未知领域里的神秘现象)的崇拜(宗教的说理体系),就只会用有限的解释先把自己封闭起来,自造一个心灵的堡垒,然后利用有限的知识和狭隘的世界观、人生观对其他人、其它事物、未知事物,对整个世界,对庞大而复杂的人类社会进行种种的自我猜测和解释。面对着现实生活中吉凶祸福等一系列生死攸关的问题,人们自然地以村落、地域和风俗习惯、特定的文化氛围等形成多种多样的解释法则。而由周文王、孔子、曾子、子思、孟子建立起来的社会公理解释系统的崩溃,使历代的中国统治者在维护其利益时,首先是私有的,野蛮的,其次才是说理的。在这文化断层中,大多数中国人就因为儒家思想的被改毁、被窜造而不知所措,于是老百姓们在一家一户的独立的生产单位中,按照自然经济封闭模式而自得自乐,在自己狭小的自我中心基点上建构着自己狭隘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说理体系和生活方式以及梦想着美好的未来。 中国传统文化的断层现象,可以用来解释很多的问题,比如说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文化软实力促动经济的发展,文化发展的规范性等等;同时,它又是人引以为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