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着春节,几千年来形成了许多风俗习惯。有些习俗,如接神、敬天等,带有迷信色彩。随着人们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已逐渐被淘汰了,有的习俗,赋予了新的内容,如燃放鞭炮、张贴春联和年画、耍龙灯、舞狮等等,迄今仍广为盛行。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每临春节,家家户户都要清洗家具,拆洗被褥,开展一次卫生大扫除,干干净净迎新春。
扫尘的习俗,由来已久。帚字已见于甲骨文。陕西出土的商周青铜器上,就有子持帚作洒扫形的铭文。可见,人们在几千年以前就用扫帚扫除了。《礼记》中,有凡内外,鸡初鸣,洒扫室堂及庭的记事。这说明,人们在很早以前就知道污秽、尘沫与传播疾病有关。周书《秘奥造宅经》中就有沟渠通浚,屋宇洁净,无秽气,不生瘟疫的记载。有人认为,早在尧舜时代,我国人民就有了扫年(古代把春节大扫除称为扫年)的习俗。它起源于古代人民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
《吕览法》称:岁除日,击鼓驱疠疫鬼,谓之逐除,亦曰木难。后来,逐渐演变为年终的卫生大扫除了。到唐代,扫年之风盛行。据宋人吴自牧《梦粱录》记载:十二月尽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以祈新岁之安。
民谚云:二四扫房屋,二七、二八贴花花。就是说,从腊月二十四开始,到年终,均为扫年时间。扫年之风俗,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爱清洁、讲卫生的传统。